阅读是亲子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内容。阅读是个人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
有一件事,IB-PYP学习者们都不谋而合——那就是爱上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书香家庭的同时,伴随孩子的精神成长。
12月23日下午,PYP家校学习者社区的班级代表们再次齐聚学术厅,分享并聆听各班在阅读行动上的收获与体会。
进入美视学校这四个月以来,在老师的引导及阅读氛围的建立下,对孩子阅读方面越来越重视的意识下,我们在家中建立了固定阅读时间与阅读内容,购买与租借了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这不仅仅是引导孩子阅读,更是鞭策我们父母自己重视阅读,参与阅读。当孩子在学习,阅读时,我们应该陪伴并参与,而不是监督与检阅。
在学校,我们的老师们,家长们,用心地给孩子们建立了专门的阅读区,温馨又有文学气息,孩子们席地围坐,这种阅读的氛围,阅读习惯的建立,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爱与责任。
能在重视阅读的美视学校,能在相亲相爱,快乐无比的大家庭里学习。我为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与快乐,也为我们选择美视,而感到无比幸运。
…学习的概念在这个社区里无处不在。
说到学习,身为一个入学初级阶段娃的妈妈,我急切需要从同年级、高年级的宝爸宝妈们身上去学习如何协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法回避需要提及一位随时随地、默默无闻为我们传道解惑的老师——书籍。
首先,读书在我们家里是一件自然而愉快的事。孩子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想我每天该给孩子说些什么呢?那就请书本帮忙吧。读什么呢?什么都读,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我读的时候孩子会不会用哭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来拒绝……
其次,我们很享受亲子阅读时相处的美好时光。……如何让有限的时光更加有价值,我觉得亲子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阶段基本是我读他听,给了我被孩子依赖的满足感,当然也增进了亲情的质量。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终会是我们各读各的书,一起聊书里的所见所闻 。我更畅想,待我已白发苍苍,耳不聪目不明,没法自主看书的时候,他对我说:妈妈,我为你读书的时间到了。为着这个目标,我愿意把亲子阅读继续进行下去。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今的一份《纽约时报》所包含的信息量,超过了一个十八世纪的英国农民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信息量。
在这样的社会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跟上,we need to catch up”。因为信息是文明的点滴积累。
终身学习、深度阅读!
学习的方法不只阅读一种,但是阅读是最为有效的一种。
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将无意义的符号转化为逻辑、影像、情感的过程,是对我们大脑功能的一种锻炼。对于成人或是小朋友都是如此。
美视鼓励小朋友海量阅读,同时鼓励家长阅读,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终身学习和深度阅读并非舒适的事情。
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但是这无法让人进步。只有在学习区,才能不断通过挑战,突破自己,获得进步……
非常有幸我的孩子能在美视PYP就读。IB教育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培养孩子国际化视野的同时,班级老师也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感谢学校推荐阅读了这一系列充满智慧的书籍,读完后让人受益匪浅。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中,也就是言传身教。优秀的孩子是可以教出来的,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身为母亲,应该时时处处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好模范……真所谓,圣与贤,可驯致。
……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就是我的“影子”,只有“修炼”了自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阅读无疑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在不断的学习中,孩子在长大,我们也在成长,和孩子一起感悟和进步,真是其乐无穷。
本期我们班家长共读的书是由凯宁妈妈推荐的《父母的觉醒》。凯宁妈妈在班群里分享了这本书的“精髓”,班上的家长都各自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在班群里进行了交流。我们也意识到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做父母的也应该“身先士卒”…… 在这里我用书中最让我警醒的一段文字来表达我对这个主题的敬畏。
我们每个人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我们会持有一些从来没有检验过的想法、信念、价值观、假设。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对自己的世界观提出疑问,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我们既有的想法去表达他们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后代,对他们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桎梏。
我们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记住,不要用“爱”去绑架孩子。
……《如何说,怎么听》是一本极具操作性的书,我身边有家长实践了,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少有人走的路1》让我回想起当年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实践的经历……我从来都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读什么、如何读、读完后的感受,都与每一个人的经历、性格、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肯定各不相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从仪式感到日常例行公事—发自内心的阅读。
生活需要仪式感,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少不了仪式感。
……所以,每当看到朋友晒阅读仪式时,我点赞的同时心里祝福他们:在仪式之后的主题--阅读中注入更多的精力和坚持,把仪式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阅读需求,成为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
那么,怎样把这样的阅读仪式变成日常的例行公事呢?各位有没有想过,我们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专属的读书的仪式:包括时间、地点、伴读的小食物、气氛的营造等等。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作为父母,我们一定希望参与到孩子的精神发育中吧!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或者周末,与孩子约定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完成计划好的只属于孩子和我们的个性化的阅读。
……需要坚持多久呢?有研究表明,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所需时间为18天—254天。我们从今天开始,坚持一年,或者至少一个学期,极有可能在暑假里,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减少了,阅读的时间增加了。
……让我们迎难而上,与孩子一起坚持吧!去创造我们和孩子的精神发育史。
我们班从去年11月开始,在班级老师的倡导下,启动了“书香家庭”这个活动。每个家庭制定了阅读计划,按计划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家庭成员间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一直坚持每周末有1-2小时的“亲子阅读”时光,每个家庭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中来。
通过一年的践行,从今年12月每个家庭填写的“书香家庭”申报表的情况看,我们收获很多很多:1、孩子阅读兴趣浓厚,阅读量明显增长;2、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习得了道理;3、亲子阅读是有效的陪伴,增强了亲子交流,让沟通更顺畅。亲子阅读就像一杯氤氲着花香的茶,温暖着孩子和父母的内心。4、生活因阅读而精彩,外出时随时带一本孩子喜爱的书在身边!
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认真总结并在班级阅读中分享,我们的共识:1、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2、阅读要有决心,不能半途而废,需持之以恒。3、读完后的交流非常重要。4、家长的亲身示范胜过说教一万倍。5、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保留孩子的兴趣更重要。6、运用“渗透”读书法。
人生路长,在一路“爬行”的过程中,可以细细品味路边风景,赏花开花谢,观云卷云舒,更有书香陪伴,挺好!真正的爱就是促使双方心智成熟的过程!
从我们班的每个家庭的阅读计划中能看出,这学期孩子和家长读的书数量都很多、种类也很丰富。父母在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1.家长和孩子全员参与:
班级积极参加阅读社区活动,从拟定阅读计划到亲子阅读,全班家长和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要的阅读书目类型:励志类、自然科学类、名人传记、历史史书等。
通过统计,孩子们的阅读书目:《森林报》《希腊三部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比尔盖茨》《史记》《增广贤文》《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辩论词名篇》等。
家长阅读书目:《专念》《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
2.共读内容要精心选择:
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10岁左右,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对外在事物表现出喜爱、憎恶等。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去引导他们正确的阅读。我们家长在交流过程中,获知美国十所大学名校,学生借阅排名前十的都是政治、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比如《理想国》、《利维坦》、《文面的冲突》、《共产党宣言》、《政治学》,而我们国内大学的孩子们……我们班级的家长们都达成一致共识,一起努力提高孩子的精神层次,做好亲子共读!
3.如何做好亲子阅读:
1)选择合适的书:儿童作品;引读各种经典、优秀的;有一定坡度的书;家长自己读过的,才能与孩子一起分享。
2)与孩子一起像朋友一样讨论作者、书中的人物等,并涉及相关其他背景故事。
3)借用电影等影响资料,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4)重复阅读:针对好的作品,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会有更丰富的感受!
PYP社区的阅读分享会是以家长朋友互学交流为核心的重要学习平台。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性情,“三观已定”的宝爸宝妈们在开启“阅读”这个话题时,每个人似乎都回到了最初——
个人成长之初;
宝贝降临之初;
家庭阅读之初。
是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念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开始与孩子共同讨论一本书?又是在哪个时候,孩子开始好奇: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努力借助阅读的力量启迪他的思考,而不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给出一个冰冷的答案?
我们借用诗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来形容阅读,便可以说:且把书卷静心读,不负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