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美视秉承“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优质教育源于细节”为管理原则,推行全程的小班教学,创设浓郁的国际文化氛围,探索中西教育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获得IB(国际文凭)授权,通过NCPSA(美国私立学校委员会)、AI(国际认证)、MSA-CESS(美国中部院校联盟)等世界先进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认可的国际学校。
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
这是今年成都美视学校融合部国际教育交流周的又一重头戏。为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改革与实践经验的深入交流,彰显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教师丰富的探究经历,为学校间更具广度、深度和温度的合作搭建可持续性发展平台,美视融合部举办了这次论坛,主题为“新教育语境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旨在把握国际教育的动向、提炼经验、梳理问题以及相互学习与提取经验。
合影留念
10月27日上午,宾客们纷至沓来聚于礼堂,在学生们婀娜多姿的古典舞和醉人的大提琴与钢琴合奏中拉开了序幕。这场论坛是一次伟大的盛会,不仅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展示了西南地区国际化教育的巨大潜力。
嘉宾现场签到
刘校长指出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双新”教育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与发展已日益成为教育者们的思考焦点和日常话题。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南地区众多学校的同行们,也在不断提高和强化对国家近两年出台的教育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的解读和认知,并将理论与实际办学情境相结合,在改革与探索中谋求创新和发展。各种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色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也随之不断涌现,并正以勃发之势,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彰显其独特价值和影响力。西南地区相较于北上广等区域,国际化教育土壤不够丰厚,教育信息资源和支持相对匮乏,为了更好促进本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创新,推动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借本次论坛为契机,我们倡议在西南地区建立国际化教育促进联盟,以集结更多资源,推动各国际化学校的教师们获得专业能力上更大的发展。
大卫·卡德维尔教授视频分享
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剑桥大学的考官之一,大卫·卡德维尔教授指出创新在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不是继承的,是需要培养的。创新是解决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广泛的技能,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道德及诚信等。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改变了常规的学习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基于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呢?大卫·卡德维尔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求知、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人工智能和Chat GPT正在改变我们的思考和报道方式,而AR让我们不用旅行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技术,看它如何创新,解决什么问题。
活动现场
成都美视学校董事会高级顾问蔚政伟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始于心动,破茧而出——新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内驱力》。蔚博士从四个部分来谈他与国际教育的缘分:
蔚博士现场分享
✔ 翻译——语境✔ 启蒙——视角✔ 相遇——心流✔ 话语——身份
蔚博士现场分享
一转眼,三十几年过去了,蔚博士作为IB教育创始队伍中的一员,看着IB国际教育从一颗种子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成为今天这棵茂密的大树。几年前,怀揣着寻求适合中国的国际教育这一梦想,蔚博士毅然选择回到中国,来到成都美视学校。蔚博士指出教育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结合我国教育部明确指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际教育与国内教育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并产生了新的火花,引发国际教育者们深思。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与发展能力。紧接着,蔚博士从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智力习惯、理想课堂的特征、单元设计的要素等方面谈到他认为的理性的国际教育的面貌。随后蔚博士以“启蒙运动”为例,谈到国际教育者应该有的批判性思维,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目标,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此次论坛的亮点之一是丰富多彩的演讲和研讨会。12位分享嘉宾结合课程创新与核心素养培养,聚焦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探讨新教育情境下的教师赋能与培养。
13:00—13:40
★《从太极图看IB的融合之道》
广东碧桂园学校副校长张军为我们呈现了《从太极图看IB的融合之道》,他以太极的“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看当今IB国际教育的融合之道,随后指出了融合教育应该注意的要点。
★《应对多方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成都康礼学校学术校长Henry Skupek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应对多方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他指出学生在考试前用短暂记忆来识记知识,考完试后能记住的知识点屈指可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里能够很好地解决当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低效等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横向思考能力。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校长教学领导力》
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郑玉莲博士呈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校长教学领导力》,她指出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及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方法。她认为校长应该鼓励个人脱颖而出,积极提升整体水平。同时,她还罗列出课堂教学与管理微技能的细则,供教育管理者不断学习与反思。
13:50—14:30
★《高效创新的课程融合之道》
成都美视学校融合部小学项目协调员刘静带来的是《高效创新的课程融合之道》,她深度剖析了我国新课标及IB大纲中的要求,她指出目前我们的融合课程应保持自己在原有教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保证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有效落实,以实现两个体系教学法的科学融合。
★《如何运用QFT进行探究式教学》
成都美视学校融合部经济学教师高欢及商管教师昌辛崛为大家带来了《如何运用QFT进行探究式教学》,两位老师分享了她们小组的研究过程、QFT(问题生成工具)的内容,并呈现了将QFT运用于各学科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例。最后,他们为教师们提供了运用该工具的建议,启发老师对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进一步思考。
★《学校愿景与教师成长》
成都华爱学校融合部中学校长胡滨带来了《学校愿景与教师成长》,他以学校愿景和个人成长为切入点,谈学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15:00—15:40
★《课改背景下双语学校学科教研的思路》
成都青苗学校小学中文组学科组长朱毅及数学组学科组长李诚带来了《课改背景下双语学校学科教研的思路》,他们结合青苗小学的课程安排及概念为本的教学方法,分享了课程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
★《跨学科课程与核心素养培养》
成都天立旗舰校国际高中老师带来了《跨学科课程与核心素养培养》,她介绍了天立的六立一达的PBL课程模式,将教学地点延伸到不同的场景。她以物理课和艺术美学课的跨学科教学、艺术课与经济课的跨学科为例,谈天立定期跨学科教研,不断优化过程并以多种方式尝试激励学生。
★《以人为本:浅谈国际化学校中的教师赋能与管理》
成都狄邦肯思学校初中部校长李龙龙带来了《以人为本:浅谈国际化学校中的教师赋能与管理》,他谈到了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及作为国际教育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5:50—16:30
★《生命自护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成都美视学校中国部小学德育主任古雪带来了《生命自护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她指出学校里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生命教育,同时为我们呈现了生命自护主题活动的框架设计,她们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曾立项四川省课题《少先队生命自护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予以结题,并出版专著《寄宿制小学“生命自护课程”构建——基于“三领域五取向”的整合探究》。
★《教学评一体化在IB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IBDP协调员梁韵呈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在IB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他对比了义务教育新课标与IB教学评的内容要求,讲述了IB教学法在DP English B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如何选择使用不同教材。从教到学再到评,呈现了教学过程的完美流程。他给出了很多教学新思路,我们应该打破常规,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成都本土国际教育的战略发展与多方合作:可持续性与共赢的未来》
成都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副校长王凌云带来了《成都本土国际教育的战略发展与多方合作:可持续性与共赢的未来》,她分析了成都本土国际化的现状、国际教育形态及特点,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深入分析国际教学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参观校园
来自不同学校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在国际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们深入了解全球教育的前沿。这些教研成果有助于教师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教育创新,推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国际化教育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而这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启发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我们深知,国际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未来领袖。这次论坛的成功,将为西南地区的国际化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将这次论坛的收获和精神继续传递下去,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让国际化教育之光照亮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