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兵:审视 思考 展望——赴沪校本研修高研班学习体会

时间: 2011年04月28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美视学校
引 言
    从上海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学习归来,脑海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开展美视的校本研修工作?美视的校本研修工作从何着手,切入点在哪里?这个问题也是文校长交给我任务,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在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方面能带来工作新局面。
头脑乱乱的,(在上海八天的)十三个讲座、三校(区)两次小组讨论,参观了一所中学的对外开放课活动,胀满的脑袋理不出一点头绪。还记得返回成都的头天晚上的结业会餐,周卫教授要我问候董事长和校长,要我向学校做个汇报,把上海的东西(校本研修学习)带回去。周教授的话语中寄予了殷切期望。
几日来,数次提笔却又数次放下,数次写下几段文字又数次另起方端。也是巧了,今天(1.3.我的生日)中午偏偏路过校门口石雕旁花草中,看到石碑上写着:“审视 思考 展望 ”六字,几日的困惑突然间有所顿悟了。

一、审视——从上海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学到了什么?
1.更进一步接触到了全新校本研修理念:
(1)听到的主要理念词语集锦:校本研修的定义、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聚焦课堂、行动教育、行动研究、研修一体、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课例研究(LESSEN STUDY)、“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一个课例,三次改进”、学科教学知识(PCK )、教师专业发展(PDS)、课堂观察与分析、关键性事件,等等。
(2)看到的上海静安院附中的成就:按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课程,六年间静安院附中跻身上海中学四个名校之一。被誉为教育上的一个奇迹。
(3)听到的上海青浦实验中学由一所薄弱的学校,在著名的“青浦实验”的十年间,同样跻身上海名校之列。
2.领略到了校本研究中的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在研究方向方面,不但从上海青浦实验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着手(“切口小、目标明、研究深” ),而且放眼于国际研究的成果:把日本的授业研究((LESSEN STUDY,上海新命名为“课例研究” )与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成果、瑞典的变易学习成果等多国的成就整合,探索具有中国(上海)特色的顾泠沅教授“行动学习”研究之路。同时,还在研究中发现了课堂教学的“变式教学”理念。行动学习,是一种“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了做出来,做出来了说出来”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进一步)实践”等的循环跟进的研究方法。
3.务实的研究作风:(略)
4.零距离感受 平易近人的大师风度:
与顾泠沅教授课间相处相谈时,我就顾教授讲座中提到的青浦实验“分析能力未有明显提高的困惑” 提出了我的观点——我认为是顾教授的研究标高不够——根据“分类目标教学”六层次目标理论,青浦实验的研究标高太低(记忆、理解、综合、分析四个层次),而布鲁姆的第五第六层次(评价、想象)标高被忽略;青浦实验中学的研究起点低了,“分析”层面的研究标高自然难以达到“提高”的要求。取法乎上,适得其中;取法乎中,适得其下。研究标高如果再提升两个层次(评价、想象),青浦实验中学数学组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标高与学生习得标高也会被拉高。如果达到了评价层面和想象层面的教与学,我想“青浦实验”之“学生分析能力未能有效提升”的困惑就不会存在了。(旁白:这有一点象《两小儿辨日》文中的小儿嘲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其实,小儿还是小儿,圣人还是圣人。)顾教授的学者风度更令我感佩!
与周卫教授相处相谈,更象是老朋友聚会,比较随意。拉家常,这是一位长者,问寒问暖;谈问题,他是一位智者,分析事理入木三分,令人折服。
5.好学求知的来自十三个省市同学:
有来自浙江桐乡市启新中学的一位博客,每日坚持写作千字文,数年如是;有重庆北碚教科院的教研员,课例研究取得初步成效;有昆明五华区中学教师、春城小学及八校,校本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还有宁夏的、山东的、湖南的、上海的等等第一线校本教研的经验。
二、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从哪里做起?
(一)我们能否在具有前瞻性的上海校本研修理论与美视学校办学理念中寻找到美视学校校本研修的“第三空间”呢?
1.从顾泠沅教授发现中美教育存在“中间地带”给我的启示:
顾泠沅教授是在比较中美教育的差异中看到两国教育各有优点和缺点,从而找到相互间优势互补的“中间地带”。顾教授是在两国的差异中找共同点。
那么,美视学校的校本研修能否找到与上海校本研修理论找到共同点呢?也就是说二者间有无中间地带,我称之为“第三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三空间”是存在的!
先看两个人——顾泠沅教授、林华玉专家校长
——顾泠沅——行动学习、变式学习;
——林华玉——小班化、国际化、多元化;
2.“第三空间”,是指两位专家思想上的共同点:
一是,都有国际化视野、都在探索小班化教育、都具多元化发展的新思维。
二是,都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即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干部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
有了第三空间,哪些因素的存在会制约美视校本研修的发展呢?美视校本研修需要什么?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二)美视学校校本研修需要什么?
关键词:三块阵地开发不足——教研组、年级组、项目组。
教研组阵地——教研流于形式,缺少教研策划与专业引领,教研工作多限于一次性的听课、评课,一般再没有第二次跟进性的第二次上课和第二次评课,更没有第三次上课和第三次评课。“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成了自我解嘲的口头禅。其实,根据“课例研究”的方法,“一个课例,三次改进”后,教师的遗憾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课例研究,可以让教师学会教学。学会教学的老师才能快速成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或者说教研组学科教师水平(不良)差异的出现,是可以通过课例研究来实现群体教师的发展的。何况我校还有教研组的活动是难以开展的。教研组阵地亟待开发。同时,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环节之一。
年级组阵地——几乎没有开发出来。年级组日常主要承担着学校中高考教学质量的指标任务,在校本研究中却是最易被忽略的群体。实际上,校本研究的很多问题都集中在年级上,如年级学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年级成绩评比,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会影响班级在年级中的稳定和学习质量的差异,学生年龄阶段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与特征都直接影响到年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等等。校本研究中,如果忽视了年级组的实际问题和老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会有一大块真空的出现。而年级管理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和出现,都将制约年级组的发展。应该说,我们不难理解,不同的年级管理者在同期比较中差异是显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年级管理中的“管理合力”能否有效降低各种制约年级发展的不和谐力量。现在,各年级对学生的管理,除班级单位、年级单位外,有很大的一块是在学生处。而对教师的管理,重心却在学校领导层方面。我认为,教师的成长应重点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教研组——学会教学,一个是年级组——学会管理学会合作。这也是走教师成长在学校内部的战略思路,靠派出去不是长久之策。
项目组阵地——能看到的也有几项:选修课,拓展学生爱好,但学生可选择内容太少,并人为砍掉许多内容;英语大世界,一度成为学校特色,但未坚持下来,中途夭折;十一五科研课题,刚刚拉开帷幕,两年中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力避胎死腹中;英语角,不知做得如何,能参与的各学科教师与学生多否;学生会和团委的工作相反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我们能做什么从哪里做起?
这需要找到“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也需要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1.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
“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这个概念是我独自提出来的,有模仿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地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是指在某一年龄段学习某项知识可以达到最高的效果。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则是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知识性或技术性或方法性的困难,可以通过较短时期的自身努力或在同事帮助或学校方面的培训方式实现其综合实力的提高。
哪些问题可以被视为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呢?
学科教学方面,如新课导入不够精彩、板书书法不规范、板书布局不合理、课堂突发性事件处理失措、教学内容想教的与实际教的区别太大、作业批改不规范、备课只备教材忽略学生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知识结构问题、课堂关注学生面宽与窄、对学生问题反馈程度和教学信息输入与输出,等等,这些问题(在这次到上海校本研修培训中专家们)都称之为“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事件的存在是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帮助教师走出瓶颈,就是在促成教师的成长发展。
教研组工作方面,如何观察课堂分析课堂,如何听课,如何评课,以及在评课中能否敢于说出实质性的问题 ,什么是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视频案例的制作与分析,等等 ,这些都是制约校本研修中的“关键性事件”,都是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如果找到了这些“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就找到了打开校本研修的核心。
同样的,年级组未开发为校本研修的内容也可以被视为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
2.校本研修从哪里做起呢?
针对教师发展的最近关键区问题,校本研修可从从三个地方做起:
——教研组: 首先从“课例研究”抓起(切入口要小),每年完成一个或两个有效的课例。纵观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活动较为接近了课例研究,尤其是“同课异构”的坚持,为语文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但是,语文组的课堂研究,除“同课异构”外 ,还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的教研选择。这三种形式都可以突出课例研究的范式特点,“一个课例,三次改进”,强调的就是教师群体对课例的多次意见后的新设计教学的不断跟进。突出的特点是教学性、研究性和实践性。这三种课例研究形式,还可以在学校其它学科教研组推广。
同时,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与之匹配的“课堂观察方法与分析评价”、“如何听课、如何评课、如何拍摄视频案例、如何分析视频案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师教学知识(PCK)、教师专业发展(PDS)、课堂关键性事件”等等问题都将伴生而出。这就是围绕课例作研究,拓展领域及其它,由此而形成“以动一点而引领全局”的校本培训。这也是学者们所称道的“是一条群体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年级组:可以从抓本年级组的学科教学研究、班级管理问题研究、学生分年龄段心理生理问题研究、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作业完成与作业批改问题研究,等等。
——项目组:学校当前已开展的各类项目中,第一是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就是特色,如果再加以打造,就升值为校园文化。第二,“十一五课题”是一项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的科研项目,科研兴校,以这一课题为核心可以带动学校多方面的工作。这也需要坚持,这是在行动研究中的坚持。

三、展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产生差距的根本。
讲两个故事资以展望:
1. 《心》
“有两个人行走在草丛中,月光明媚,和风拂面,虫蛙低鸣。突然,一种更为明亮的虫鸣声从不远处的草丛里传来。其中一人驻足倾听,之后便说出这个蟋蟀的各类、个头大小、颜色、分布,还趋步弯腰察看,就在此时,有几张钞票从他的袋中飘落,而未察觉。旁边的那个人悄悄捡起那几张钞票。这两人一个是学者,一个是商人。”
展望: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智慧就在哪里!
2. 《差异》
“有一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别。”
展望:行动,使人和人之间拉开了距离;
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
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2008年1月3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