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老师《赴美感言》

时间: 2011年03月22日 来源: 美视学校 作者: 美视学校

      今年的夏天,有幸到了大西洋彼岸,领略异国风情,感受美国的教育和文化。正如美国一位朋友所说,短短的一个月,我只能对异国文化有个初步的体验、粗略的了解。但,这短暂的一个月却让我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我最关心的就是美国的教育了。无论在住家生活的日子里,还是在大学校园“陪读”的日子里,就连旅行期间,我也不忘请教导游,搜集更可能多的教育素材。总体感觉,美国的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依靠太多的形式、太大的规模,却让孩子们接受了教育。
      先说对孩子好奇心的激发。出国前就了解美国很重视孩子们好奇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次考察我对这一点尤其注意。我居住的家里有个刚满14个月的宝宝,一个 可爱的小男孩。他家门外有很多的小石头,一旦他跑出门外,就喜欢一屁股坐在地上用手去触摸那些小石头。有一次他还直接把石头放进自己的嘴巴用舌头去舔,我 心里想,这么脏,不担心因此生病么?但是他的妈妈微笑着看着他,然后解释了我的疑惑,她说:“孩子什么都想感受,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当然,如 果确定这个东西对小朋友非常危险,父母会让孩子远离。小男孩发现了电源插座,非常好奇,想用手去触摸,他爸爸发现了他的想法,直接把他的小手按着,然后 说:“Logan, no touching.”当父母要制止一个小孩子行动的时候,不会责骂他,只是严厉地告诉他:“No!”如果孩子因此哭闹,父母也不会指责,而是不停地做手 势,让孩子平静下来。这样做,既表明了父母的态度,又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好奇心。
      学习期间,我们到当地的一个科学研究馆参观,这个研究馆是为孩子们设置的。根据不同的科学领域,场馆里设置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孩子们对哪一科学领域感兴趣 就可以动手动脑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这里有奇怪的骨骼需要找到它的物种;有案发现场需要找到凶手;还有很多生物、化学、数学、心理学等等领域方面的问题。 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学大很多的知识。我国的孩子们似乎并不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的能力远远不够。这折射出我国和美国在“问题解决能力”培 养上的差异。
      其次,我还非常关注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我是我校德育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早就对美国的德育教育非常好奇。从以往资料学习中得知,他们是没有专门的德育 教育的,那么学校又怎么把一个个的美国孩子培育成热爱祖国的青年的呢?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美国女孩告诉我,美国学校里没有德育课或政治课,德育的要求是作为 制度提出来的,每个学生进校之后都会了解到他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违背了这一制度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特别严重的学校会劝退这个学生。学生们对 惩罚非常害怕,所以不敢去违背制度。我想,我国学校如果加强奖惩措施的执行力,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8月8日,我校的孩子为看不了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而遗憾,于是有人提出要唱国歌表示对祖国的热爱,这一行为得到了当地导游的大加赞赏。之后,我询问导游美国学校有没有升旗仪式。导游回答说,美国学校没有中国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但是他们会每天早晨组织学生在上课前唱一次国歌,并且还要把手放在胸前。我想,这个也算是一个仪式吧。当我们在参观林肯纪念堂、越战、韩战纪念地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地方也是美国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从美国的总 统,到将军,到普通的士兵,青少年都会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都会体会到美国的强大。哪怕是电影,美国政府也不会忘记告诉孩子们,美国很强大。很多电影里最后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任务都会落在“美国超人”、“美国英雄”的肩膀上。小朋友从看动画片开始就会为自己是个美国人而骄傲。这不能不说明美国人是 动了脑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他们的教育无形,但影响力却非常大。
      华盛顿特区中的几大博物馆,我们因为时间有限,仅仅参观了其中两所。但其规模及展示出的物品无一不让人惊叹与震撼。震撼于人类的伟大、震撼于地球的神奇、震撼于美国人在各种领域都能实施教育,能集社会的所有力量来为教育服务。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短暂,转瞬既逝。不过还是要感谢有这么一次机会去好好地感受了下美国的教育,更要感谢在美国认识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这么多宝贵的收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