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国民的素质,则构成了国力的基础。此次美国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美国高度的物质文明,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人民表现出的高度的精神文明,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热忱、包容、礼让、认真和质朴所打动。
赴美之前,有人曾告诉我,美国人是以一种同情和好奇的心态接待来自大陆的中国人,我们不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友谊。然而,当我们和美国的 接待家庭共同度过了两周以后,我所有的担心和疑虑完全被美国人民的真挚和热忱所消除。他们接待工作做得之细致周到,到了令人感叹的地步。我到美国的第二 天,我的接待家庭早上五点起床去超市给我买早餐,因为她家里没有我习惯吃的食物,她开车往返一个多小时把早餐买回来;我不习惯吃西餐,她就尝试做中餐,虽 然味道很怪;我们的导师Linda为了满足我们吃冰淇淋的要求,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转了将近半个小时寻找冰淇淋专卖店;另一个接待家庭的主人每天为我们每 一位老师准备好矿泉水和纸巾……分别之际,许多老师和他们的接待家庭都留下了难舍的眼泪,那种相依相拥的场景,连我们的导游都大为吃惊和感动。谁能说这不 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情?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主义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其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我们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乃至 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就使得美国人民具有包容宽厚的天性。在中国,许多非英语专业教师说英语羞于启齿,到了美国却谈笑风生,虽然很多时候 不得不借助手势连比带划,这不仅是因为纯英语环境的因素,还由于美国人民对我们的包容理解,我们不用担心他们是否会嘲笑我们不准确的发音和错误的语法,反 而在他们无原则的表扬下找到了说英语的最佳感觉。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常常和接待家庭促膝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许多接待 家庭还学会了说几句美式汉语。
幽默风趣是美国人的又一性格特点。虽然他们的前总统克林顿由于"拉链门"事件而声名狼藉,但相比起现任总统布什来,许多美国人更喜欢克林顿,不是因 为他的工作能力,而是因为他和蔼亲切、幽默诙谐的作风。美国人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魅力的重要标准就是他是否幽默风趣。我遇到的很多美国人都喜欢开玩 笑,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生人熟人,说几句话便开起玩笑来,让在场的人开心一笑。幽默的性格让外国人很容易感受到美国人的随和。但是,当你和他们幽上一默 时,他们在笑过之后,会睁大眼睛看着你,说一句:"哦!你也学会美国幽默了?"美国人自大得认为幽默也成为美国专利了。
 |
美国人具有非常平和的心态。他们不畏惧权势,不嫉妒他人的财富。他们认为:你富有是因为你勤奋工作的原因;我不富有,但我依然可以活得自在愉快。这 种心态,不得不说是和美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紧密结合的。在知识时代以前,权力和地位是很有吸引力的字眼,因为权力和地位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满足,也伴随着 精神需要的实现。到了知识时代,人们的物质需要普遍得到基本满足,精神需要成为最主要的动力。与权力和地位相伴的责任和约束,反而成为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限 制因素。在这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度,许多美国人一方面努力挣钱,另一方面尽情享受生活。人们的权力欲望日益淡薄,权力的来源、结构和特征也发生着变化。这 种良好的心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美国人特别健谈。别以为他们只会开着车,嘴里嚼着口香糖听收音机。只要有听众,他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不止一次看到Linda和接待家庭的主人站 在街边交代有关事宜,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两个人常常要东拉西扯很久,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在商场里,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偶尔发现了一个共同话题,马 上就聊开了。在美国,似乎没有"禁止与驾驶员闲谈"的规定,只要我们坐在车里,就是与美国驾驶员闲聊的最佳时机。美国人似乎想抓住每一个机会与他人交流。 居住地点、家庭成员的相对分散,高节奏的工作,使得闲暇之余的美国人很容易成为健谈者。
在美国,可以说99%的司机都是礼让的,让行人先行,在十字路口互相让路,不超速,不插位。你可以说这是法律使然,但你却无法用法律来解释美国人对 妇女的尊重。不止一次,我在超市、饭馆里受到优先进出的礼遇,美国绅士笑容可掬地为我开门、关门。但凡有座位的地方,女士优先。甚至上车,男士也会为女士 开车门。在迪斯尼、好莱坞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你所看到的是一条细细的绳索制约着自由的美国人,他们老老实实地排起长龙。从绳索下匍匐前进的,却是有着和我 们同样肤色的黄种人或肤色棕黑的南美洲人。西欧人批评美国人,说他们在公共场所太吵闹,有失体统。我曾去过澳大利亚,相比之下,美国人的确不那么安份守 纪,但这并不等于说美国人没有公众意识。在美国20多天,我没有看到在商场里排队有人插位,没有听到有人在餐厅里大声嚷嚷。美国人的习惯之一是开门后随手 抵住门,好让身后的人顺利出来;在居住的社区里,遇见路人说声"Hello";晚上九点以后,不再喧哗。即使在拉斯维加斯看完歌舞表演,上百的观众从狭窄 的出口出去,也是秩序井然。相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来说,美国的文明史不算很长。作为西方文明在美洲新大陆的延伸和发展,美国文明在诸多方面承袭 了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美国的现代文明在物质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同时也没有忽视文化的洗礼。由此可见,物质是文明的基础,文化才是文明的灵 魂。
美国人办事认真,这是有口皆碑的。在去拉斯维加斯的路上,我和刘再英老师被安排访问一所小学,我们将在那里逗留半个小时。就在这短短的30分钟内, 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认真、一丝不苟。学校的校长亲自出校门迎接我们这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小学教师。接待室内,矿泉水早已备好,旁边还摆放着糖果,我们人 手一份接待时间安排表。门外,相机、三脚架早已准备就绪,和相关人员合影后,在几位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按接待安排顺序相继参观了几间教室,看学生上 课,和教师交谈。我注意到,时间安排表上,到每一间教室的参观时间都写得清清楚楚。参观完毕,他们送给我们包装好了的小纪念品,由校长亲自驾车在约定时间 内把我们送到指定地点。整个行程紧凑,有条不紊。
如果我说,美国人节俭质朴,你相信吗?在电视上看惯了纽约的喧闹、拉斯维加斯的繁华、夏威夷的奢侈,恐怕大多数人无法把这个词同我们印象中崇尚享乐 主义的美国人联系起来。但这次我从很多美国人身上感受到了节俭质朴的特性。在美国,中产阶级乃至中上等阶层的家庭去跳蚤市场购货是常有的事;美国人不浪费 食物,一顿吃不完,下顿继续吃,直到吃完为止;美国人热衷于购买打折商品;即使在赌城拉斯维加斯,许多美国人也只用几百美元作赌注,输完收手,那种一掷千 金的情况是很少的;很多美国人总是想方设法节省开销;美国人诚实守信,也信任他人,几乎从不怀疑别人所说的话。前面我曾提到,美国人健谈,彼此熟悉一段时 间后,当他们对你有好感的时候,就容易把很多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地告诉你,对你没有任何防范。他们的质朴率直,使得人际关系单纯化、简单化。
提到美国两百多年的的建国史,我们总能够从他们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中闻到一丝丝血腥味。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成为美国物质文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 力。相应地,这种资本主义模式也慢慢调适得更富有人性。时至今日,许多美国人不再回避这段血腥史,他们建立印第安纪念馆,出版有关印第安部落的各种书籍。 在Escondido的博物馆里,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坦言,他对祖宗所犯下的罪恶感到内疚。他们向后代如实宣讲美国的建国史。对于发生在美国本土 的"9·11"灾难事件,许多美国人也是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中东人民需要帮助,他们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发泄他们的不满。必须有人为他们做点什么……"当 你亲耳听到美国人说出这样的话时,且不论美国政府做了什么,你不得不为美国人民的宽厚和善良所感动,他们具有多么宽广的胸襟!
最后,我还想简单探讨一下美国的宗教。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许多美国人都很迷信--他们信仰基督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国 度,居然有90%的国民信仰神灵。但追根溯源,不得不说,现代美国之能够建立,完全是由于基督教宗教力量的推动。基督教对美国人精神、思想和感情的影响源 远流长。尽管现在美国的人口构成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影响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在我经过的许多乡村小镇上,教堂往往是当地最漂亮庄重的建筑之一,这 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美国人对宗教所怀有的热诚。我不止一次观看了美国人的宗教仪式,感受到他们对宗教的虔诚。除了提供道德劝喻的功能之外,基督教还在促使 人们不断反思,进而引领人们走入心灵的安宁详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这种信仰,美国人民友好地对待他人、热情地帮助他人。正如我的接待家庭所说:"上 帝让我这样做。"综观美国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正是主动外向的、充满进取精神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主静内省的、起镇定人心作用的基督教信仰之间的互动互 补,造就了美国人民普遍的高素质,使美国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得以均衡、有效、和平地向前发展,其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成果已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均无 法躲避或无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