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美视秉承“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优质教育源于细节”为管理原则,推行全程的小班教学,创设浓郁的国际文化氛围,探索中西教育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获得IB(国际文凭)授权,通过NCPSA(美国私立学校委员会)、AI(国际认证)、MSA-CESS(美国中部院校联盟)等世界先进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认可的国际学校。
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
文 | 中国部·小学二年级二班 李泓漫妈妈
这一课,
是我作为家长这个“职业”
第一次真正意义地进行进修。
11月10日周五下午,家校社区又一次展开了活动。
心理咨询师彭海萌老师带领我们中国部二至六年级全体家委会成员学习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这一课,是我作为家长这个“职业”第一次真正意义地进行进修。
也许是近期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母亲的我虽谈不上带着问题而来,但我确实是带着诸多疑惑进入了教室,想在彭老师的讲座中去找寻方向。
幸运的是,这堂课给了我方向,也给了我信心。彭老师的点拨也犹如明灯一盏,提供了我前行的动力。
在此,我将讲座中的学习内容转达给各位亲爱的家长,同时,也将自己的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
探讨教育的组成
讲座一开始,彭老师就和我们探讨起教育的组成。她讲到:真正的教育来自80%的家庭教育 +20%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很多教育文章都提出过: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孩子的优缺点多数都是父母态度和习惯的反映。对此,彭老师也一再强调,家庭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学习,同时也包括如何整合内外部教育资源,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等问题。
家长反馈的共同问题
关于孩子磨蹭的问题
彭老师提出:一般磨蹭的孩子的家庭中,一定有一位“急”性子家长。
磨蹭的孩子的时间概念仅仅停留在“催促”上,没有自主掌握时间的体系。所以总是被催促,总是磨蹭,从而变成了恶性循环。
彭老师建议:也许可以试着以牵蜗牛的心态让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变成自主学习的孩子,总是会有动力。
与学校教育的沟通问题
彭老师善意地提醒每位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每一位老师都是若干个宝贝的守护天使,所以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平等沟通,是学校、老师、孩子、家长共赢的最好局面。
最后,彭老师强调:社会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把真正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相信这点也会让很多找不到好的教育方式的家长们燃起新的希望。
家委会:学校和家庭的纽带
家委会是家长的代表, 家长是家委会的基础。我们应该做一条优质纽带,连接好学校和家长们。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做好家校联络,需要好心态、 好态度、好方法。作一位积极心态的家长,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情绪管控是必要的。
不论是家委会成员还是非家委会成员,用一颗正能量的心去善待我们的宝贝,去维护我们的家校关系,都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身。
沟通:尊重彼此
彭老师做了一个案例分析。一位家长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文字处处流露出强势的气息。经彭老师点播, 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内容充满了亲切感及应有的尊重,最终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老师是孩子们的守护天使,不是神。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充分尊重每一位每天跟熊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老师。用感恩的心去说最柔情的话。
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学习的。
学习如何组织志愿者活动
家校共建靠大家,每位家长应该各尽所能,为孩子们提供优质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做最好的保障。
志愿者家长们,则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些非传统的学习知识的方式,为孩子们未来的职业人生提早做了规划。
创造“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当好家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课题, 需要通过学习,修炼,提高,实施。有时候是边学边做,有时候是在错误中成长。这是每个家庭最大的项目,耗资大,周期长,收效慢......
在这个内容的讨论中, 创造“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家是承载爱的港湾,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少讲大道理, 少打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生活温馨稳定的氛围,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动力。
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学习才会有效果。
我带疑惑而来,
载思考而归。
短短的一个小时,在彭老师激情澎湃又简短干练的演讲中结束了,留下了我们不平静的内心和大脑中深层的思考。
家长的陪伴,学校的教育伴随着孩子们的整个童年和青年时期。如何做合格的家长成为了我们每位父母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带疑惑而来,载思考而归。
这堂培训讲座开启了我对于“家长”这个词的深度探索,同时修炼自身的品行也将作为我伴随孩子一同成长的约定。
感谢美视家校社区带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深深地庆幸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和成长。 愿每一位美视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们家校学习社区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反思者。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今天的收获分享到了自己的班群。我们将和学校联系得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