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信息化的初步探究

时间: 2011年08月25日 来源: 小学部 作者: 美视学校

————成都美视学校 易春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运用,许多学校积极地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为师生提供了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信息化的初步探究通过各种多媒体的教学仪器、QQ、邮件等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从而提到教师的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中段作文 信息化 提高效率】
??一、探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常常事倍而功半,只有少数几个作文尖子生能脱颖而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蒙混过关,教师根本没有挖掘培养出他们的写作潜能。反而造成多数学生的作文恐惧症。只要平时一到习作训练课就“一个头两个大”;只要测试考核中有作文,他们就抱定了放弃优秀只求良好的决心,作文填满格子,凑足字数就算不错了。
??这种恐惧症的形成与现今的写作束缚太多是密不可分。纵观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每一次习作训练,形式单一、取材单调、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条化的味道浓重,每次练笔后的评价更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每人各打五十大板,有时甚至将学生的作文改得红字连连,学生还要重抄一次,有的学生为了抄写正稿时能省时省力,还给自己定下作文页数绝对不超过一页的规矩。这一切让学生变得一见习作训练就头疼,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词句贫乏,就连教师自身对作文的教学也失去信心,以至于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什么课都好,就是不知道怎么上作文课。”??
当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许多有名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总结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文教学经验,甚至有的已上升为一种非常经典的理论,像于永正老师的“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这一观点,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方洲的轻松作文理念等都很好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培养。但在实际操作尝试中,我发现了这些优秀的经验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切具体教学的实际,特别是在作文教学这一块行之有效的促使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方法少之又少。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习作指导呢?本人针对上述情况,我尝试着对中段学生的作文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创新的尝试,取名师作文教学的精华,结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集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对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进行了探究。
二、理论依据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教学的信息化正是向这一方面侧重的,通过原型启发,教师指导语言设计等多方面的诱因激起学生对作文优劣的敏感度,指导学生修改他人和自己的作文,学会保持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并能进行知识的迁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加盟,教师作文教学的语言优化以及与学生同一立场地去观察这个世界,收集筛选来自各方的信息都将是激起学生兴趣的引信。
??作文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探究将严格遵循学生的各种认知规律,不仅是兴趣的激发,而且将更好地与阅读、口语等教学方面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不仅成为巧妇,更要有米可炊。
三、实施过程???
小学中段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到位的作文教学则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这一能力的提高,如果一开始就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优劣的敏感度,教师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自身也不断地吸收和消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信息,并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点滴渗透与作文指导中,相信,学生的习作能力必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作文教学评价模式的信息化将会具有非常好的时效性。
??1、提供素材,拓宽眼界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愿意写、有的写仍然是写作的最基本矛盾。”选好素材是些作文的关键,三、四年级的孩子积累的素材又极其有限,就算是平常在观察某些事物,但观察的品质又有很大的差别。而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凭空想象也只能是个大概。鉴于中段年级的作文指导重在“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提供统一的习作材料,统一指导观察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介绍民族风情一单元中,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少数名族的资料,汇集以后制作幻灯片,分成居住地,服饰,生活习惯,节日习俗几个板块,请准备充分的孩子一一介绍,老师做适当补充。这既是一堂很好的围绕主题单元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堂生动的在不露痕迹的作文指导课,课后就以孩子们介绍的板块为段落写上一篇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岂不水到渠成?
指导看图作文时提供一幅图画共同欣赏。理由图像处理可以突出或弱化,进行指导观察,细微观察之处,还可以局部放大,指导充分的观察。在学生完成习作时是还可以边写边观察。和传统的挂图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生活在南方的人很少见到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的场景,要让学生着笔就更是难上加难。提供几幅北国风光的图画让孩子们欣赏,在声声赞叹中学生一定留下了深刻得印象。以这样的场景为背景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们绘制然而不自然的把自己的愿望放入其中,在雪地里过一把瘾。
在学习《音乐》这一个单元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孩子们静心欣赏,领略音乐的内涵。听音乐想象画面,是相机介绍作者阿炳的故事。孩子们在受到感染和熏陶的同时,也有想用笔抒发的愿望,这样“愿意写”的效果就达到了。
以上几个例子是利用多媒体全方面刺激学生感官的典型。这样的刺激给予孩子们下笔的素材,解决了学生“咬笔杆”的难题。同时孩子的收获也是多方位的。
2、搭桥过河,降低难度
有了写作素材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几篇下水文或片段,在欣赏的同时现场勾画写的精妙的语句,指明孩子写作的方向,规范孩子的语言,避免口水话连天的现象。对于表达有一定困难的孩子放些是再好不过的阶梯了。“词语超市”收集孩子们发言时的好词,恰到好处的送给孩子们一些好词,已完成了词语的积累又能现学现用。因此许多孩子的语感越来越好,用词越来越恰当了。
3、提供平台,网络评改
??教师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地收集各类信息,展开想象,以口语、书面、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同时加强口语、识字、阅读等方面与作文指导的有机结合,将习作技巧的培训、作文能力的提高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的信息熏陶。同时让学生开始进入到作文评价的信息化状态中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班级授课形式的教师对作文进行评价到一对一的QQ文件传送,邮件发送形式的评价,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QQ群的作文评价。在班级博客中展示优秀习作,同时学生进入博客进行评论。实现网络上的师生、生生互评。?
??四、结果及分析
????1、降低了学生对抄写作文正稿的恐惧感。在开始研究前的作文课中,好多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作文草稿不愿意抄写,自从采取了评价方式的信息化之后,相当数量的学生都采用了电脑打字来写作文然后给老师批改,这样,学生开始不再计较作文的字数,往往畅所欲言,因为他们觉得打字比抄写要有趣得多,而且老师再怎么改,他们都不用担心写得不好要通篇抄一次。
??2、提高了学生写作语法的规范性。WORD还具有比较简单的语法辨别功能,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几率,同时还可以分辨出较简单的语句不通的现象。学生只要看见自己的文档里出现绿色或红色的波浪线就会对自己的语句进行适当的斟酌,而不会乱写一气,让教师改都无法改。
??3、提高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实效性。由于利用的是网络,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反馈信息也可以比较及时,每次需要进行习作训练时,一般我都提议部分学生在晚饭后七点到八点半左右将自己的作文稿通过网络发给我,然后,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价,再根据情况采用QQ反馈、发到QQ群里交小组讨论,学生在QQ里的反应是很棒的,他们的敏感度很强,对作文的评价也比较到位。最后,我将QQ里的信息存入U盘带到学校,通过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让全班学生在这一基础上更进一步展开评价,在这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进入第二轮的评价,如此循环,直至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表示满意,则自动退出本次作文评价修改,还不满意的就继续利用QQ进行个别意见交换。
??4、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评价作文的能力。教师的任何一项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作文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作文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还带来了好几个副产品:
??1、 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由于经常地和孩子们,在QQ里进行作文的交流,有时也常常会聊些其他的事,平时在学校不敢跟我说的在QQ里全说了,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
??2、 约束了学生的网络生活。学生上网已经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了,但在上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还有学生上一些不良网站,家长对此往往无可奈何,采用“堵”的方法只能带来更大的反抗。利用了网络进行作文的评价交流,也就相当于在这群网络学生中配备了一个义务的网络监护人。学生有限的上网时间都被作文的交流所占据,他们无意间减少了在网络上的时间浪费。一举两得,让家长也相对放心了一些。
??3、每次作文通过网络传送和修改后留下底稿,倒了学期末班级作文集就自然形成,几年下来孩子们还会沉淀出自己的作文集,为自己的成长留下足迹。
????现在,作文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还仅仅是局限在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中,相信要是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全面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教学效率空前提高。我们的学生将得到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傅华强、张银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2、杨国良《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3、于永正,《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4、《语文教师用书 》
5、《新语文课程标准》

2010-3-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