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美视秉承“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优质教育源于细节”为管理原则,推行全程的小班教学,创设浓郁的国际文化氛围,探索中西教育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获得IB(国际文凭)授权,通过NCPSA(美国私立学校委员会)、AI(国际认证)、MSA-CESS(美国中部院校联盟)等世界先进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认可的国际学校。
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
“语文意识”课堂教学研讨专题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有人说,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语言和文字的简称,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技能;有人说,语文是思想,是一个人内心的广阔天地;也有人说,语文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是“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借代,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
无论如何,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学科,语文的课程内容大于教材内容,承担着理解言语内容、掌握言语形式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关于言语内容的理解都是为了获得言语形式服务的。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拥有一双“语文的眼睛”,用语文意识去审视、关照和统摄文本至关重要。
一年级语文课上,庞姣娇老师把《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诗句改成这样:
“小狗画竹叶,小鸡画梅花,
小马画枫叶,小鸭画月牙。”
这样修改韵脚没有变,什么变了?意象之间的关联变了。
小狗改画“竹叶”了,小鸡改画“梅花”了。行吗?当然不行!但倘若没有这种换位比较,孩子们对“谁画什么”的逻辑关系的感知是模糊的、朦胧的。这样一点,他们就有意识了:原来,每种意象都跟动物脚印的特征连在一起的。
同样特征的脚印,可供选择的意象往往不止一种。譬如,小马的脚印,“月牙”是一种,“镰刀”又是一种,还有“香蕉”也可以。那么,换成“镰刀”、“香蕉”行吗?不行!因为这些意象破坏了儿歌整体的风格和意境。不要以为儿歌很简单,其实仔细一琢磨,儿歌很不简单!
简单的是它的内容,不简单的却是它的语文形式。这种事儿,就是“语文”的事儿。语文老师,就要如此这般地用尖锐的敏感、谨严的思考,去做语文老师该做的事儿。
五年级语文教材里有篇课文《活见鬼》,是一篇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文言文。它借小喻大,寓意深刻。怎样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特点,把“做事不能疑神疑鬼,应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道理揭示出来?还得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的问题!
文言文语言极其凝练,作者冯梦龙以写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行状,而那个令人惊悚的雨夜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作者没写。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便是语文教师的事儿了。
让我们看看田青老师如何构建语言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师: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两人并肩走着,都不发一言,只看见昏暗的街道,只听见“哗哗”的雨声。赴饮者见投伞者“久之不语”,心中会怎么想?
生1:哎呀,莫不是我遇到鬼了?
生2:这个人为何一言不发,难道他是鬼?
生3:听说鬼是摸不着的,要不我撩试一下?
师:想到这里,赴饮者悄悄伸出了脚——“以足撩之,偶不相值”,他又会怎么想?
生1:天啊,他真的是鬼!太可怕了!
生2:他一定是想害我的命,我要想办法甩掉他!
生3:前面有一座桥,我要趁他不备的时候把他挤下桥去。
有了这样一番讲故事般的对话,文本的形象更生动,内涵更丰富,文言文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的特点凸显,其寓意不言自喻。田老师这样做既巧妙地揭示了文本的思想内涵,又不露声色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您说,这不是语文又是什么?
李星霞老师与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反复研读教材后,决定围绕文中“伟大的灵魂”这个关键词,提纲挈领地展开教学: 第一,研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如文章多处写了夜和雾,为写海难埋下伏笔;又如在可怕的震荡发生以后人们的惊恐万状与船上一片混乱的场景。这些环境描写都衬托了船长的沉着冷静与坚毅果断,引导学生细读相关语句,从而体会“伟大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研读语言描写的句子。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尤其是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通过研读,进一步体会“伟大的灵魂”。 第三,质疑结尾船长与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在师生、生生互相答疑解惑中感受“伟大的灵魂”。 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能解读船长高尚的灵魂。李星霞老师对三个问题的处理并非平均用力,第二个问题用时最多,处理最详,第一个次之,第三个最略。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语言文字的谋篇布局讲究“张弛有度,疏密有间”,教者对文章的写法处理是胸有成竹的。无论是集中的还是散落在字里行间的语言描写都突出表现了船长的高贵品质,是雨果重点刻画的内容,而结尾简短的描写则为人物伟大的形象增添了悲怆的一笔。
到了高年级,让学生揣摩这样的行文思路,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而这,正是某种敏锐的语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