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 | 知行润教,师绎薪传——记2025-2026学年度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时间: 2025年10月26日 来源: 初中部 作者: 成都美视师一学校

2025-10-27_100529.jpg

记2025-2026学年度

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2025-10-27_100600.jpg

前言 /  INTRODUCTION

金秋十月,丹桂盈香,2025-2026学年度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在收获的季节里圆满落下帷幕。这是一场思想的远行,教师们以课堂为田,躬耕不辍,将知识的活水引入每一寸心田,这亦是一场星火的接力,在思维的共振中采撷灵感,让智慧的清泉奔涌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在此刻熠熠生辉。


01 文心寻象

解码诗中的无声之言

2025-10-27_100612.jpg
▲  阚洪华老师


阚洪华老师针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薄弱处,开展了《解诗寻象观妙章 句中寻味得真意》的诗歌鉴赏讲评课。以精妙的比喻开篇:将诗歌比作“朦胧画卷”,而意象,正是开启这幅画卷的关键钥匙。

2025-10-27_100623.jpg

课堂上,她巧妙地引导学生亲历“寻象-观妙-寻味”的探索过程,带领学生于字里行间寻觅意象的踪迹,品味诗句的隽永,在迷雾中拨云见日,逐渐窥见诗歌背后生动的画面与深邃的情感。学生们在诗中寻味,仿佛漫步于语言的幽径,采撷思想的芬芳。

这不仅是一堂知识传授课,更是一场审美的旅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领悟诗歌的真意,收获了知识的积淀与思维的成长。

组内老师课后积极研讨,诗歌鉴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却也因其抽象性和情感表达的含蓄性,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组内老师收获颇丰:


精准学情定位,锚定教学起点

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最需要突破的环节上,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递进环节设计,搭建思维阶梯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关键词、句、意象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种递进式的环节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紧密教材衔接,拓展学习深度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这堂讲评课充分体现了与教材的紧密衔接。


互动探究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采用了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锦江区语文教研员何娟老师对这节诗歌鉴赏讲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成功的示范课,授课老师凭借独特教学魅力,为学生开启了诗歌鉴赏的智慧之门,老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灌输模式,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意象”作为钥匙,推开诗歌情感的大。


02 阅读新策略

从文本深处到思维高地

▲ 刘鎏老师

英语组教研组长刘鎏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初三英语任务型阅读示范课。本节课直指中考新题型,以“任务型阅读”的答题技巧为核心,展开了一场深入语篇、贯通思维的探索。

课堂设计层层递进,习题呈现富有梯度。刘老师基于精准的学情分析,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拾级而上,收获信心;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思维挑战中实现突破,拔高能力。

组内老师收获颇丰,刘鎏老师的示范课聚焦中考新题型,以梯级试题、精准学情设计,兼顾基础生与提分需求。明确“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有效性,也学到亲和引导的教学技巧。未来将借鉴范例,优化B卷训练策略,推动英语专题教学高效化。


锦江师一初三年级组长徐祖成老师在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本节课试题设计多样且梯级清晰,教师教态自然亲和,善于给予学生正向激励,完整呈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优质课堂范式,不仅助力学生在B卷训练中高效提分,更为全区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优秀范例。


03 一题开万象

从算术巧思到建模通法


▲  李桃老师

李桃老师以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为线索,巧妙贯通了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数学思想。课堂中,老师并未停留在算术技巧的讲解,而是以此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自然过渡,共同构建起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

学生们深入问题本质,学习如何分析复杂的数量关系,并一步步将其抽象为简洁的数学模型。当思维的锚点从求解技巧投向建模思想,就实现了从具体知识到数学思想的迁移,完成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思想升华。

本次组内观摩了李桃老师执教的初二数学《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示范课,获益良多。课程以生活实例巧妙引入,引导学生对比一元方程,自主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有效突破了“元”与“次”的核心概念。课堂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整堂课既重知识生成,又重思维训练,为我们后续函数等内容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成功示范。


锦江区数学教研员晏长林老师点评这是一节高效课堂,情景入学,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教师层层引导,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结构,李桃老师的课,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题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  


04 格物致理

从生活现象丈量规律世界

▲  蒋斌老师

蒋斌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物理课《等效电阻》。课程以“从生活类比到电路计算,从动手验证到理论推导”为核心逻辑,巧妙构建了一个兼具知识深度与课堂互动的学习场,实现了从“理解”到“应用”再到“内化”的完整学习闭环。

课堂伊始,课程从“黑箱子电阻探究”这一生活情境切入,通过“能否用一个电阻实现相同电路效果?”的核心设问,自然引出了“等效电阻”的概念,巧妙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中,蒋老师坚持以实验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在实操中观察并总结串联电路的规律。

在互动环节,他采取分层策略:基础问题随堂抽问,覆盖全体;难点推导则邀请学生上台板演,教师从旁点拨,精准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本组成员老师对课堂开始从“黑箱子未知电阻探究”的生活场景切入,提出“能否用一个电阻替代多个电阻,让电路效果不变”的问题,引出等效电阻的定义的方式贴近中考,引起学生兴趣表示非常值得借鉴。


锦江师一物理备课组长谢刚国老师提出了非常中肯宝贵的意见,他指出的一堂课的核心目标的明确的重要性,还有教学过程中的授课的细节把控和逻辑先后顺序的匹配让我受益匪浅。课后的小题单,小小单的过手落实更是对物理教学效果提升的升华。我们理化组在后期教学中会以此为契机将落实题单的使用及二次纠错的到位,将理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逐渐提升。


05 起跃之道

从蓄力到腾空的完美协奏

▲  曹磊老师

曹磊老师聚焦中考体育项目,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立定跳远》教学展示。课程设计目标清晰,直指核心,将教学重难点精准地置于“起跳时的蹬摆结合”“腾空后的收腹展体”与“落地时的平稳缓冲”这三个关键环节。老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分解动作教学,将完整技术拆解为一个个可学可练的环节。

学生们在明确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训练态度专注认真。在科学的引导与反复的实践中,学生们对身体如何协调发力、如何在运动中控制姿态有了更深的领悟,对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形成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于起落腾跃间,尽显体育力与美的魅力。

组内老师积极研讨中,我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成功地将技能传授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参与度高,动作技能掌握扎实。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为体能不同的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我们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思路。


示范引领,润物无声;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活动的结束,恰是思考与实践的新开始,深化教研、共同成长的新起点。相信这次示范课带来的启迪与温暖,将在每一位老师心中持续回响,转化为日常教学中不断前行的力量。教育的旅程,我们始终同行。

Top